01工业互联网:跨界打击
互联网给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代表性现象是跨界打击。你永远想不到谁会灭了你。唯妄想狂幸存(Onlytheparanoidsurvives)这句名言就来自英特尔前总裁,IT界的传奇人物。
制造业分为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离散制造PLC的大脑是可编程逻辑阵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流程制造DCS系统的大脑是通用计算机,速度有限但能做很多事情。现在两者越来越觊觎相互的市场了。我们看到基于通用计算机的PLC;我们也看到DCS进入几十毫秒级生产的市场。艾默生每年都购买竞争对手的年报和市场报告,一份几千美元不止。我在年左右突然注意到GE的报告也赫然在列。
IT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是一个基础服务,其价值在于帮助到各行各业,并把各行各业绕到一起。IT服务的能力同时又是指数级增长的,每几年就翻一番。所以它对各行各业其实不是帮助而是颠覆。
借助互联网,生产者想直面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钢铁生产的巨头宝武搞了个网上欧冶商城。董明珠要造汽车,比亚迪要造飞机。刘慈欣小说三体里说:我要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一个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完美风暴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既要抓住IT帮助某个行业的机会,也要抓住IT颠覆某个行业的机会,还要抓住IT整合多个行业的机会。
一天到晚paranoid地,会让人发疯。要接受这是常态。其实这个现象早已有之,只是加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同济读书时,人们用的词汇文雅多了,叫“交叉学科”。忘了当时是中国纺织大学还是华东化工学院,它的年轻校长是我们的偶像,就是搞交叉领域的研究异*突起的。
02工业互联网解决的问题:厂内和厂外
工业互联网诞生于自动化系统。最早的应用可以围绕自动化生产找到。
走下自动化产线,一个产品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按道理最懂产品的是生产者,但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传统上多是第三方的事。当条件成熟时,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自然出现了。制造商开始在产品里增加智能和通信,提供设备远程运维平台。这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低果子(Lowhangingfruit)。我称之为厂外平台。据说上世纪90年代,三菱电梯就提供了电梯远程运维的服务。但一直仅服务了所卖电梯的一小部分;估计是动了物业的蛋糕。设备租赁服务可以有类似的厂外平台。
如果设备卖到另外一个生产企业,对这个买家而言,这台设备就属于厂内了。厂内平台不再是对某一台设备的运维管理,它涵盖产线上的所有设备和产线本身,它的目标也拓展到包含生产服务和优化。厂内平台因此要庞大复杂得多。产内平台做好了,针对每个设备的应用都可以容易地复制成一个厂外平台。也有的企业专门搭建一个仅仅运维设备的厂内平台。
还有一类非制造业的“厂内”,那些用到多个“设备”的行业。比如智能楼宇平台要管理所有的空调、水泵、光照、安防等设备。比如GE的工业互联网宣言书里提到的制造业之外的其它领域。
同一台设备,它给厂内平台和厂外平台提供的数据有很大的交集,但并不完全一样。设备生产厂只关心设备本身的维保,并不关心设备对客户产线的贡献。社会上有些理论说厂外平台不现实,因为客户不愿意把数据给到设备供应商。这个其实有点夸大。虽然设备维护数据有可能间接泄露生产秘密,不过毕竟还是维护数据。
厂内平台与厂外平台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GE能24/7管理波音飞机的引擎。这个厂外平台好不好?非常好。但它是为GE服务的。航空公司其实更感兴趣的是一个厂内平台,能够管理飞机上包括引擎的所有设备,能随时告知飞机的整体运行状况,告知什么时候、哪些部件需要检查、替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