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拥有2个或2个以上CBD系统成员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发育了属于自己的CBD系统。然而,由于各个城市的本底条件,即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性,CBD系统的结构也不雷同,表现形式十分多样。
双子座系统
双子座系统是指只有一个副中心的CBD系统,即该系统中只有一个核心的CBD和一个Sub—CBDd系统。如巴黎的CBD系统,即由一个集中了商业、政府管理机构、各类国际组织和世界文化设施的核心CBD,以及由集中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的拉德方斯的Sub—CBD组成的双子座CBD系统,具有类似CBD系统的还有美国的休斯敦、克利夫兰、韩国的汉城等。
三足鼎立型的CBD系统
大连的CBD系统是由核心的CBD和两个副中心组成的。核心CBD位于中山广场附近,一个副中心位于青泥湾,另一个则位于东湾,美国的亚特兰大在年时,城市的大部分的商务办公楼集聚在核心CBD内。随着分散化趋势的加剧,到年时,在号洲际高速公路的沿线建成了两个副中心,新建了万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分担了全市75%的商务功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多中心的CBD系统
一个特大城市,如若拥有3个或3个以上的副中心,即构成多中心的CBD系统。多中心的CBD系统以东京最具有代表性。东京CBD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展现出规划的导向和调控作用。自年江户改称东京以来,对CBD系统的建设一直都有法规导向。年,东京都知士发表“东京中央区划定之问题”,提出建设国际港区,年,邀请外国专家规划“中央官厅区”,开创了东京CBD规划的先河。及至年,以东京车站为中心CBD建设已初见成效。
凡之内地区被划定为办公行政区,三菱公司总部等进驻CBD,西式楼群渐成规模、银座商业中心初步建成,CBD已初见端倪。年关东大地震,东京遭到円重破坏,市区44%的房屋毁于震灾。灾后经10余年的重建,至年CBD已面貌一新。然而,由于市区人口迅速膨胀,年市区人口已增至万人,但中心的CBD已不敷应对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于是,就在同年,东京都政府将新宿、涩谷、池袋三地定为副都心,CBD系统进入了多心系统的新阶段。嗣后,受侵华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影响,原定的副都心规划和建设暂告中断。年,东京开始实施首都圈计划。
新宿、涩谷、池袋三个副都心相继于I年、年、年开始实质性的开发建设。三个副都心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对都心三区的压力,,初步形成了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多心的CBD系统。年,东京都长期计划确定新发展大崎、上野浅草、锦系町、龟户三个副都心。年,“东京都港湾计划的基本方针”确定开发临海副都心,临海副都心以填海造陆解决东京土地紧缺和地价昂贵的矛盾,以国产金融、信息、会展作为副都心的功能定位,使一个特色鲜明、颇有生机的副都心。可见,东京的CBD系统是由都心区和7个副都心组成,呈现明显的多心格局。作为一个系统,则系统内的各个成员,应有各自的功能特色,以便系统能够有序运行。东京各副都心的功能特异化和互补性十分明显,多心的CBD系统的构架十分合理、运行颇为有序。
洛杉矶也拥有一个多心的CBD系统。洛杉矶CBD的核心作用曾表现得十分明显。1年,CBD的办公用房占全市办公总面积的60%。洛杉矶是个组团式的城市,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组团需要建设自己的服务中心,其结果是洛杉矶成为世界特大城市中拥有副这些年数量最多的城市。年,16个副中心兴建后,CBD商务功能的地位明显下降,办公用房占全市的比重亦随之下跌至34%。
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进行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未来上海将拥有由核心CBD和徐家汇、五角场、张杨路竹园、真如等4个副中心组成的多元CBD系统。国内正在建设多心CBD系统的还有重庆等城市。总之,特大城市CBD系统要比中小城市的CBD系统复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但中心的CBD系统逐渐被各种类型的CBD系统所替代,其动态发展过程可以由副中心数量的逐个增加来实现,也可以同时规划若干个副中心而从单中心一跃而为多中心的CBD系统。
信息化与CBD系统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些新城市概念如柔性城市、虚拟城市等的出现。CBD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该节内容仅作简单讨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CBD系统中的核心CBD构成威胁,许多国家的传统CBD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的中央商务职能所占比重大,经济能级高,区位条件好,集聚功能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汇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CBD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失去了最佳时机,要建立全新的光电通信系统和大量的信息传输、处理、存储系统需要假以时日,这种要求也提高了CBD更新改造的标准,于是,传统的CBD改造难度加大,而弃旧图新,再建新的CBD又谈何容易,真是进退维谷。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经济流对优势区位的依赖性将日趋减小,分散化趋势日趋增长,这对Sub-CBD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然而,这种趋势是否有助于分散化的集中,即是否能在传统的CBD外找到新的集聚中心,却很难预料。如果出现“只分散而不集中”的现象,也即在城市中出现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的小中心时,CBD系统是否会陷入无序的状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建设理性CBD系统的目标,希望上述忧虑属庸人自扰。
随着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电子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有可能出现一种E—CBD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实体CBD和虚拟CBD双重结构。E—CBD是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基础,以电子货币为主要媒介,以国别人文地缘为标志,面向全球的现代化商务贸易区。虚拟CBD以基础信息平台为运行基石,以“信息建筑集群”为主要标志;实体CBD依然具有金融、办公、商贸、休闲等功能,并以“有形建筑集群”为主要标志。
城市副中心的理论探索
作为城市的核心功能区,CBD是城市地理学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领域。其古老性在于CBD的胚珠起始于城市发端的初期;其年轻性则表现为其迄今仍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相对而言,Sub-CBD则是城市中年轻的功能小区,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二次大战以后的事。虽然Sub-CBD的规划和建设起步较晚,但进展却十分迅速。近年来,世界各大城市正在掀起一股Sub-CBD建设的热潮,并以此完善城市的CBD系统。我国的许多特大城市则处在同时并举建设CBD和Sub-CBD的发展阶段。
由于Sub-CBD的形成历史较短,因此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可与CBD同日而语。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对Sub-CBD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和发育等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总结的研究成果。有鉴于此,力图通过对Sub-CBD的系统研究,将对Sub-CBD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尤其希望在理论认知的深度上有所建树,这就是将Sub-CBD列为专章研究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