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江市川剧团杜毓鑫获全国少儿戏曲艺术活动 [复制链接]

1#

内江市川剧团杜毓鑫获全国少儿戏曲艺术活动“小梅花”称号

7月31日,年第二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审核结果正式公布,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内江市川剧团定向委培的学员杜毓鑫获得“小丑”类“小梅花”称号。这是内江市川剧团“开出”的第二朵“小梅花”,第一朵“小梅花”为剧团学员*筱雅。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全国各省市戏剧家协会协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自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第二十五届评选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5月初录视频,入围后在网上评比。全国评选分为京昆组和地方戏两个类别,杜毓鑫送选的《滚灯》属地方戏。在地方戏中,四川省仅两人获此殊荣。

表演中的杜毓鑫

“我家财有万贯,海辣面下饭……配夫皮金,一天东茶馆进,西酒馆出。”

“忽听妻命召,怎么慢步行,为什么眼睛儿又在跳,耳朵儿又在发烧?”

三伏酷暑,杜毓鑫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揣摩戏文、练习动作。虽然放了暑假,但杜毓鑫不敢放松功课,坚持在家练嗓、压腿、背台词。“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杜毓鑫告诉记者,好戏是台下苦练出来的,松闲一天,后退十步。

杜毓鑫出生于年,因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杜毓鑫的大姑杜江和姑父是遂宁市川剧团资深演员,常回老家看望婆孙俩,因此成为“娃娃最亲近的人”。每每大姑和姑父练嗓、练功,杜毓鑫就特别感兴趣,常常在一边看得入痴如醉。杜江觉得这个娃娃有“川戏基因”,便问他是否喜欢唱戏。杜毓鑫肯定地回答:“喜欢!”

一开始,杜江觉得杜毓鑫可能只是“顺口打哇哇”,不一定真喜欢。正好年春节有6场折子戏演出,杜江带上侄儿观摩。让她没想到的是,6场折子戏,每场演出一两个小时,杜毓鑫竟坐在场下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后来,杜江又教杜毓鑫一两个川剧小片段,“娃儿唱得有板有眼,戏味很浓。”

从此,大姑杜江便成了杜毓鑫的川戏“启蒙老师”。杜毓鑫很听大姑的话,生怕大姑生气不教他唱戏。

功夫扎实

年,内江市川剧团招收委培学员。曾在内江工作过的杜江知道后,第一时间给杜毓鑫报了名。考试当天,杜毓鑫的表演得到内江市川剧团相关领导的肯定,杜毓鑫正式成为内江市川剧团学员。同年,杜毓鑫进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习。

进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不久,杜毓鑫就引起了该校国家一级演员、国际亚洲“金小丑”奖获得者苏明德的注意,在苏明德的印象中,杜毓鑫平常话不多、上台就“来电”,有超乎常人的悟性。两个月后,学校相关专家和内江市川剧团专业人士研究决定,让杜毓鑫主攻“小丑”。

“曾记得那年那月十初八,离了你家来我家。先拜天地后拜爹妈,女貌郎才谁不夸……”杜毓鑫主攻“小丑”后,苏明德把自己几十年的绝学《滚灯》传授给杜毓鑫。《滚灯》讲述了富二代皮金娶了杜氏后,好吃懒做吃喝*,最后杜氏和幺女儿共同“教育+惩罚”皮金,让皮金改邪归正。

《滚灯》是川剧丑角戏中的范功戏,又称“买米戏”,剧中,皮金头顶油灯要完成钻、滚、翻、踢、跩、唱等动作,对演员的头、颈、腰、胯、腿、脚功夫有很高的要求。

苏明德说,杜毓鑫是他所教的学员中最努力、最“上戏”和最有悟性的一个。为了学戏,杜毓鑫每天都要自己剃头。“这娃的头发又硬又黑,天天剃,从不嫌麻烦,特别用心。”苏明德说,现在能如此爱戏而不在乎“刮光头”的青少年不多,“我愿意把真功夫传给这个学生。”

杜毓鑫不负厚望,把《滚灯》《花子骂相》等戏练到极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启动后,学校向中国戏剧家协会推荐杜毓鑫的《滚灯》,杜毓鑫8分钟表演一气呵成,得到中国戏剧届顶级专家充分肯定,成为实至名归的“小梅花”。

内江市川剧团团长徐敏表示,杜毓鑫通过自己的努力、剧团的辅导和学校名师的精心栽培,摘得“小梅花”,令人欣喜。“希望杜毓鑫把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跑线,继续努力,在川剧表演路上越走越远,将川剧艺术发扬光大。”

图文提供:转自“i内江”

页面编辑:赵勇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获得更多信息,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