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日本制造,很多国人立即会报以崇拜和夸赞,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日本的索尼、松下、佳能、东芝、丰田、本田、三洋等品牌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制造业还相对落后的年代里,日本制造以一种极高的口碑在中国流传。
至今还有很多国人,去日本旅游甚至在当地购买电饭锅、马桶盖和水杯等小家电,并且坐着飞机,把这些小家电带回国内使用,而这些小家电很多却是中国制造,但是由于贴了日本的品牌,售价甚至是中国本土品牌的三四倍,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然而,随着当前互联网的流行,整个社会的交流和透明化加快,日本制造过去维持的高口碑,也逐渐降温,其中涉及到的最典型的品牌就是三菱,随着三菱公司产品数次爆出造假问题,中国消费者也看到了日本制造“丑恶的另一面”。
为什么三菱品牌对于日本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这就不得不提到三菱财团是日本第一大财团,名下的总资产金额高达21万亿元,涉及到的业务包括电子、汽车、海运、造船、银行、金融、石油、造纸等行业,可谓是包山包海,几乎是囊括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飞机、航空航天、核电站均有三菱的身影。
但是近年来,三菱在产品质量方面造假的丑闻却接连不断。
最近,三菱电机被爆出,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而这些造假的变压器甚至还拿到了多个行业标准认证书,虽然涉及的变压器数量只有多台,但是都是被用于日本铁路和核电站的,一旦变压器导致事故,可能涉及的就是成千上万人。而且更恐怖的是,检验数据造假已经被三菱电机隐藏了40年之久。
实际上,在列车重要部件方面的造假,不只是在变压器方面,在暖通系统方面,去年7月份三菱电机公司就被曝出问题了。三菱电机旗下的长崎制作所,自年起就对列车空调批量生产或出厂前,没有根据合同对于出厂的产品进行检验,而长崎制作所多年公布的检验数据,全部都是假的!也就是说,长崎制作所出厂的产品,根本不符合标准,其造假行为长达三十几年。
实际上,在年里,三菱的配电系统中心、名古屋工厂、福山工厂和镰仓工厂的产品均有发现数据造假的情况。
早前在年三菱汽车就有油耗造假的情况被揭发,最后被欧盟处以巨额罚款,三菱旗下汽车零件子公司也被曝出数据造假行为,涉及的企业多达28家,年三菱汽车的大股东日产汽车也暴雷,日产汽车发布通知承认,旗下五家日本汽车工厂存在汽车检验数据造假问题。
要知道,三菱财团创建于年,在日本的工业现代化当中,担当了领头羊的作用,在日本的威望不亚于华为之于中国,三菱的PLC在中国国内市场几乎是呼风唤雨,在国内高端空调市场,三菱电机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且三菱电机在高压变频器方面也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英飞凌。
三菱公司在中国的水处理、环境处理、绿色节能等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声望,相关的解决方案也备受推崇,根据资料显示,三菱电机年在中国市场的年营业收入就高达亿日元,目前在中国的合资以及独资企业职工人数超过13,人,并且在中国拥有合资公司以及控股公司的数量达到24家。
这也让三菱电机公司在中国享有“工匠精神”的美誉,国内的很多学术论文提到三菱电机,都夸赞其品质优良拥有匠人精神。甚至三菱在国内发布的多个新闻稿中,也以工匠精神自夸。
事实上,不只是三菱公司,日本制造业在国际上口碑崩坏,诸多企业数据被曝造假丑闻,在近两年几乎是屡见不鲜。年,神户制钢被日本媒体曝出,修改旗下多款产品检验数据,以此达到产品以次充好的目的,神户制钢这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被应用于汽车、列车、飞机以及军工等众多重要领域,后经过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发现神户制钢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走上数据造假之路。
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多个国际知名的日本品牌都被发现了造假呢?
日本著名工科博士、半导体产业顾问汤之上隆在他的著作《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当中揭露了日本制造业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本书读完之后,可以让很多人重新思考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
根据《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书中对于日本制造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深入而详细的总结,对照当前日本三菱屡次出现的数据造假,可以说让人豁然开朗。
第一,日本制造业对生产线监管存在较大死角。尤其是多年来宣导“工匠精神”,以至于不少日本大型制造巨头产生了自我陶醉和,认为其并不会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基本问题,因此有不少企业因为盲目自信,并不按照规定对产品进行多次检验。
正是因为这种盲目自信,让日本制造业企业忽视了产品问题,让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而一旦产品被检验出问题,为了维护品牌形象,避免对之前流出的产品进行追究,日本制造业企业只能选择走上数据造假之路。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集团内部和中企明显不同,中企讲究协同合作,而日企采用的条块分割模式,总部跟基层割裂相当严重,对于一线单位而言,更加注重能够拿到手的利益,而不是考虑集团整体利益,这种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模式,进一步诱发基层单位动歪心思,走上数据造假之路。
第三点就是,制造业设备老化以及人力成本增加也是导致数据造假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我们都知道,许多日本制造业都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些制造业企业却忽视了设备老旧问题,未及时更换设备势必就导致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企业也因为人力成本增加,资金出现短缺从而选择偷工减料。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5.6购买
相比鼓吹日本制造、工匠精神等宣扬日本企业的励志书,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犹如一面镜子,既让读者能够看懂日本制造崛起的历史背景,也能够理性辨明当前日本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并且深刻理会日本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深度解码了日本制造业的“僵化教条”的一面,对照中国华为、联想、京东方、中芯国际的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可获得更多维度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