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ARJ21客机成功交付,日本MRJ
TUhjnbcbe - 2025/3/9 11:44:00
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4325617.html

据观察者网11月7日报道,在挣扎多年之后,日本三菱重工的MRJ支线客机项目正式宣告下马。这款自年开始立项的日本“国产客机”项目,最终因为技术不足和市场销售等诸多问题而宣告失败。与此同时,中国ARJ-21支线客机项目却成功交付了37架。ARJ-21支线客机立项于年,只比日本的MRJ客机早1年。虽然ARJ-21机身有不少产品都是外国货,但是一些核心的技术,尤其是整体设计经验,却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而日本的MRJ支线客机由于设计之初就是瞄准北美市场,在整体设计都无法通过北美航空的标准之后,三菱重工索性就停止了这一项目的发展。这里的失败,象征着中日航空工业和技术的比拼上,我们最终笑到了最后。

民用客机和军用战机不同,它对“国产化率”并没有多少追求,即便是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这两大集团,也大量采用了中国产品和技术。对于支线客机来说,能否被认为是“国产化产品”,标准就是能否自行设计,制造,实验,飞行,生产和市场销售和运营。日本MRJ支线客机项目之所以会输的一败涂地,就是因为日本本身没有完善的航空制造能力,也没有体系化的风洞群,在设计这一至关重要的开头,它就需要依赖国外的支持。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充满了诸多困难和变动,导致MRJ支线客机“又大又重”,高不成低不就,生产出来之后,原定的北美市场一架都不买,而国内原定的20%的市场份额,又难以弥补项目整体的巨大亏空。如果为了“赌一口气”而继续推动项目发展的话,三菱重工和日本政府将付出空前的代价,所得到的回报仅仅只是一部分的实机。而且这些实机不能跨洋运营,即便是飞往中国也不被允许,因为它的设计指标不符合国际规定,包括北美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拒绝对其进行支持。

这些年来,民间总是会响起一股“日本航空工业远强于中国”的声音,它们的理由是,日本在二战中就已经领先于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尤其是得到美国扶持,日本的航空工业理应强于中国。但实际情况是,日本终究只是一个小国,它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完整产业的供应。二战结束后,美国非但没有限制日本的航空工业发展,反而一直在大力扶持。中国接触不到的先进航空技术,日本不但可以接触到,还能大批量采购成品回国研究。最具典型的例子是,日本从美国买到了全套的F-大推力发动机,这是F-15J战机装备的第三代发动机。从英国罗罗公司买到了SM1-C燃气轮机和MT-30燃气轮机。但就是在欧美都大力扶持的情况下,日本的航空工业发展还是一败涂地。战后,日本从未实现任何一款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国产化研制,也没有生产出任何一架具有国产知识产权的固定翼战机,民用客机领域,MRJ的失败意味着日本在民用航空领域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换位思考,将中国和日本的身份对换一下,中国如果能够得到欧美的大力扶持,恐怕现在的航空工业能力,早已实现了和欧美“并驾齐驱”的水平。当中国希望得到这样的机会时,日本就已经实打实的获得了,但日本所交出的成绩单,却令欧美十分失望。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航空工业方面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技术,日本航空工业也的确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但是这些都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优势,在总体上,日本还是落后于中国。

当然,很多人也认为MRJ项目虽然失败,但是对日本还是有一定的帮助,起码为日本带来了一定层次上的设计经验和基础。诚然,这样的说法客观存在,但这也无法成为日本航空工业强于中国的措辞和观点。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以后日本拿出了性能持平于或者略先进于ARJ-21支线客机的产品,中国届时可能也已经淘汰ARJ-21了。对于日本来说,中国不会始终原地踏步的等着它来超越,中国的赶超目标也始终不是日本。对于中国工业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超越美国更值得期待的成就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ARJ21客机成功交付,日本MRJ